您当前的位置:庆云县政协网 > 文史撷英> 详情

龚威将军马龙潭

【时间:2016-11-23】 【来源:庆云县政协网 】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有幸征集到大量关于马龙潭先生的文献和口碑资料,然能力所限,加之资斧不继,远未能做到博访周咨。但仅就已接触到的资料,足觉先生一生爱国爱民,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马龙潭,字腾溪,系其恩师秦宏西先生取刘备乘“的卢”腾越潭溪的典故为其取名。清咸丰七年(1857)生于庆云县中马庄,1940年1月卒于四平本寓,享年84岁。马先生一生文武兼备,为武,以其智勇或定一方之难,支柱危局,转祸为福,堪为邦之桢干;为文,以其仁义或甦万姓之生,倾赀兴学,发粟赈灾,堪称仕之楷模。真正以其平生实践了范仲淹“士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箴言,至今在本县和东北一带仍众口称道弗衰。

一、少有奇志

据民国三年(1914)续修的《庆云县志》载:马龙潭先生“少年倜傥有奇气,从学于秦宏西先生之门。好习字,于各贴深有研究;喜放枪乘良马,有尚武精神。于光绪二年承袭云骑尉世职。教读于都城,藉资归部效力。广为交游,善为人排解,人皆乐与亲。家本中资,不事生产,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中年家渐落,割亩供挥霍弗稍惜。族党以为忧,公殊澹然。识者固知公为非常人矣。前清光绪丙申丁酉间,复游京津不遇,东出山海关包办营榆铁路工程。”

据代代相传,马龙潭先生少年时,有一年除夕前,因家中贫穷过不起年,父亲(马奇峰)派他去亲友家借回二十吊钱。回家后正遇一穷乡亲老母病重,来马家求借,马龙潭未经父亲允许,便把刚借来的二十吊钱全部给了那位乡亲。父亲问起时,马龙潭慷慨应答:“咱过年事小,治病救人事大。”父亲听后没有责备他。

马龙潭先生出关谋生计时,家里已经一贫如洗,离家闯关东时,竟至连一床囫囵被子都拿不出,只好将儿媳陪嫁的一床被带走。此事成为马家世代教育后代勤俭持家的教材。

由此可见,马龙潭先生青少年时即崇文尚武,有奇志、善结交、疏财好义,富怜悯心;同时又经历过贫困生活的磨炼。这些无疑对他以后的武功、文圣、善举有着重要影响,或者说他后来的功德是他入世渐深、操心虑患中对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德行的光大。

二、投笔从戎

据民国三年续修的《庆云县志》载:“会庚子拳匪乱作,列强联军陷京畿,景皇帝西狩。奉天将军增祺募兵,为守御计。公乃蹶然而起,曰:丈夫舍身报国,此其时矣!于是振臂一呼,应募者数百人,大都皆燕赵健儿,素从公于铁路间者。乃率以谒当道,编为盖字军。公治兵于是始。”从这里可以看出马龙潭先生从戎的背景:八国联军以帮助清朝镇压义和团起义为借口,行大举侵略瓜分中国之实。清都燕京失陷,光绪皇帝逃亡到西安。马龙潭先生从军的初衷就是“舍身报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其殷殷爱国之心昭然。

《庆云县志》继载:“旋于后八月初三、四、五、六、七等,与俄军战于辽海盖间,互有胜负,均有伤亡。正敌战间,探报俄军大驱直入沈阳,将军增祺遵母命弃城走义州,由此兵心瓦解。公率所部马步,赴兴京保护陵寝。而匪首刘六弹子率伪忠义军数千人,已破海龙、柳河、通化等县,商民大惧,公率兵敌御,而商民赖以平安。当于十二月,蒙兴京副都统灵奏,以保护陵寝安全,祭器无缺,得以四品花翎。而兵已数月无饷,乃相从无怨言,无去志,无一抢掠者。非仁爱严明素得众心,恶克至此。会合议成,将军返省,俄军与将军约曰:凡奉军曾与俄为敌者,悉遣之,不得留!留不得逾所限数!当道怵于俄威,俯首不敢抗,公所部当遣,乃解兵归省。临遣皆挥泪,恋恋不忍去。时奉天盗贼蜂起,刘六弹子、林七等复聚伙至数万,陷怀仁、宽甸、凤凰等县。官兵屡剿失利,当道乃召公带所部将校,随俄军剿贼于凤、宽、怀仁诸邑。连战皆捷,各县次第克复。匪势蹙就抚。以功委辽阳总巡,旋调通化总巡。

光绪二十八年夏,有忠义军就抚悍酋张桂林,随俄军官马大力多夫、大打利等驻通化,恃俄军官为护符,桀骜不驯,潜遣其羽党在外抢掠,邀劫公所领军饷弹丸,并声言将攻通化。公设计杀之,地方称快,县城无恙,公之力也。其羽党聚通界之蝼蛄河,恃山林险固,负隅思图报复。崖陡水急,人莫能登,三面皆严备。公侦知,乃率健者数十人,涉水至崖。崖峻不能升,相顾无策。公以绳系腰攀援先上,及半,绳断几颠,奋力抱石,得达于巅。从者亦踵肩相接而上。会贼方食,见公至枪毙数贼,惊有神助,群丧胆号呼而逃。其俯首无语就擒者二百余众,公皆分别法办释归。事定,俄官以张桂林之杀为过当,要挟当道撤究,公去职。当道皆知公有功无罪,故虽以撤委谢俄员,而仍留营务处差遣。甲辰日俄之战,屡赴两国战线洞察虚实,为日员所疑,几濒于危。而公谈笑自如,日员皆钦敬,争与公结识。其机智胆略诚有人所不能及者。当道于是益重公才,委管带中路第二营马队。数年来无阵不临,无战不奋。遇有外路大帮胡匪,各军队不能敌御,即派公带兵往剿,贼闻丧胆,所到皆捷。于宣统元年春擢巡防右路帮统,是年冬升本路统领,仍驻旌凤凰。三年秋,辖境庄河复来社乡民,因抗捐聚众围县署,胁官取消自治各会,解散巡警,废学堂种种无理要求,情同叛乱。屡饬员晓以利害,弗肯听,不得以乃临之以兵。庄西民素强悍,多玩法,官家每以姑息为事,故奸民无所畏,盖聚众抗官者十一次矣。公带兵至该界,晓以大义。而乱民复抗拒开枪,公挥兵往捕,众皆溃散。公戒兵勿多杀,苟能弃械者无究,所全活者甚众。擒其乱首潘二等置之法,众乃定。未几,武昌事起,各省响应。奉省素称多盗、桀黠之徒,遂假革命为名,与土匪勾结,乘机肆扰,而外人阴谋以若为伥。当是时,奉省岌岌不可终日,而凤凰尤首当其冲。总督赵公次珊以东三省地位僻处两强,与内省情形不同,力主保护治安,静待大局之定。公意见相同。有以革命相尝试者,皆谢绝之,并诛乱者数十人。暴民不得逞,乃潜走烟台,煽动南军航海,由庄复登岸。前此庄西民变漏网之稂莠,与复州著名匪棍闫九观、顾人宜等,各率其党羽附入,分扰庄复盖平各州县。数无虑数千百人。公率兵御之于庄河,迭战互有夷伤,卒击退之。南军中有公旧属,屡以函煽公部,将校一心,弗为其惑。会南北停战议和,清帝退位,共和告成,五族一家,兵遂撤退。是役也,相持两阅月,奉天以有公屏蔽,未遭破坏,大局宴然。得睹公和,所谓强邻日夜窥伺思乘机以谋我者,卒无所藉口,而东三省乃仍得为民国所有。民不知有易世之苦。以视革命诸省,富者困搜括,贫者弱者填沟壑,疮夷满目,元气凿伤,迄今而痛犹未忘者,不啻天上。则公之所以维持大局,保全地方,其功岂浅鲜哉?当时不知者或以为诟病,迨事定乃服公之识。然公之心亦苦矣。于是凤城商民莫不感恩戴德,相与建碑以垂久远。

东边一带多与韩岸接壤,日人觊觎,交涉非常棘手,公刚柔兼施,经权并用,终能折冲樽俎,上崇国体,商民无苦,邦交日笃。镇安上将军张公今颇常人语曰:‘得马中将镇摄东边,吾无忧矣!’公自到奉隶营务至今已十有余年,所历险阻艰难,人情所不能受者,无不处之泰然。而其坚忍之气,英锐之气,未尝稍衰。”

马龙潭先生从戎期间,历经坎坷,几遭贬遣,然终以其军功由前清记名总兵、通化巡捕队总巡、中路巡防马二营管代、右路巡防马步各营帮统、右路巡防马步各营统领官、擢升至东边镇守使兼清乡会办。共和后授陆军中将,张作霖授“龚威将军”,荣膺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二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

我之所以连篇引用民国三年(1914)《庆云县志》中有关马龙潭先生的论述,一是因为该“志”系马龙潭捐巨资、延通儒所修,且亲自为志书作序,其内容定亦经先生审阅,所以“志”中叙先生之事无异于先生自述;二是因为“志”中记述与《龚威将军古稀荣庆录》《凤城县人民纪中将马君龙潭德政碑》及《宽甸县人民颂中将马君腾溪德政碑》等文字记载、口碑资料相符,翔实可信。

由上述引文可见:

一、马龙潭先生自隶戎行,战功赫赫于一时,名垂久远。其爱国之忱,坚忍之志,英锐之气,超乎常人,足以对世人起到懦立顽廉的作用。这还可从马龙潭先生《征蒙道中》这首诗中得到更深的印象,诗曰:

   羽书飞檄去仓皇,岁暮行军裹积粮。

   月黑风高何处宿,夜深犹听马蹄忙。

   铁骑沙场冒晓寒,雪花如掌扑征鞍。

   烬余材落留残火,满目疮痍泪眼看。

   朔风凛冽卷尘沙,马上诗成兴自赊。

   千古男儿皆报国,胡奴未戬无言家。

   二、马龙潭先生勇谋并重,剿抚相加,经权并用,身先士卒。足见其指挥艺术之高超,堪称大智大勇,文武双全。

   三、马龙潭先生治军严谨,恩威并重,军纪严明,官兵一致。在那种军阀横行的年代,马将军所部堪为义师。除引文所述,据马将军的管家马天民先生讲,马将军对部下约束很严。一次他查夜哨时,发现一个营长(马的拜把兄弟)正在聚众赌博,第二天早起列队训话,马将军将这个营长重打五十军棍,全军赌博之风立戒;其部属凡有民告发者,一经查实,悉予严惩;有的部下发了军饷,只顾自己挥霍,不顾家中老人妻小,马将军就将这些人的饷银扣发,寄回其家中。

四、马龙潭先生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在征集马先生的生平资料时,曾见诸个别志书说马龙潭双手沾满了农民起义的鲜血,是镇压辛亥革命志士的刽子手,维护的是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云云。为澄清这些论断,我们曾到辽宁、吉林、四平等图书馆、博物院、档案馆、史志办、政协等单位查找史料,皆无见此类文字依据。笔者以为:评事论人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应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诚然,马龙潭先生从军抗俄、拒日、保护兴京陵寝、祭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维护了清朝统治,但其实质是保全祖国领土,维护中华民族。在镇压农民起义问题上,因东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历史上出现了刘六弹子、林七、张桂林等土匪(或称胡匪),他们或依恃外国侵略势力的庇护,或啸聚山林,大行掳掠烧杀。马龙潭剿灭他们是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必需的。关于捕灭庄河农民抗捐斗争的问题。多数农民的抗捐要求是正义的,但发展到开枪抗拒的地步,恐怕就走向了反面。其中定有坏人煽动、利用的因素,结果是捕获为首者,置之以法,众人散去。同样是抗捐斗争,马龙潭先生对发生在同时期的宽甸县问题的处理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办法。据宽甸县为马龙潭先生立的德政碑载:“宽甸县创立新名目,兴办猪毛税、补征牛马税,为此,乡民聚数千人请愿免除,官吏请求派兵弹压,公却开诚布公,晓之以理,并答应为乡民乞求免除,众人自动散去,事端自消。”辛亥革命发起于南方,马龙潭先生鉴于东北地理、历史的特殊情况,为不给日俄强敌以进攻中国之借口,保全地方,静待大局底定,把一个完整的东北交给民国,而不避个人一时之嫌,正说明其用心良苦,高瞻远瞩。民国成立后,马龙潭先生被擢升为陆军中将、东边镇守使。就其本人来说,他是赞成共和的,是站在进步力量一边的,有其遗诗“自述”一首为证。诗曰:

   十载疆场百战身,摧鞍矍练倍精神。

   封候本是男儿事,铜柱勋名莫让人。

   豪杰从来铁血多,莫将宝剑任穷磨。

   健儿具有好身手,愿与同胞贺共和。

  三、解甲从政

马龙潭先生从戎期间发生过两件事:一是拒亲。张作霖为其子张学良选配妻室,挑中了马家才貌双全的三小姐。三小姐是马家掌上明珠,张学良也是张大帅的心肝宝贝。张作霖为巩固自己在东北的统治,很需要马龙潭这样文武双全、颇负众望的人,企图结秦晋之好,以拢其心。即派其管家去马公馆求亲。马龙潭听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二话没说,遂挥书一封,交张大帅的管家回府交差。待张作霖拆书一看,信上写的乃是:“虎女焉嫁犬子”六个大字,把张作霖气了个半死,破口大骂:“好你个马龙潭,竟敢把我比作狗,咱们走着瞧!”二是张作霖当陆军中将、二十七师师长时,高傲自大、目中无人,马龙潭很看不起他。一次张作霖的家人胡老嘎领张学良郊游,马龙潭秘差人把这一老一小劫持到马府。张府因张学良失踪,上下乱成一锅粥,差人找了几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张作霖的一个处长张志非辗转找到马府四方台。马龙潭讲清原委,非要张作霖亲自领回。张作霖吃了亏还得谢,吞下一颗苦果,嚣张气焰受到狠狠打击。尽管马龙潭任东边镇守使时,与张作霖拜了把兄弟,但两人一直面和心不和。由于上述两件事,马龙潭开罪于张作霖,终于在1920年被张作霖排挤出军外,改任奉天洮昌道尹兼辽源交涉员并总办辽源商阜事宜,开始了从政生涯。

马龙潭先生为官勤政廉洁,文必亲牍,有案必破,关怀民瘼,政声颇盛。其间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是:1920 年3月,辽源一带闹水灾,是时充任辽源县长的靖兆丰(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的亲家)用船只救靖、吴两姓,而置百姓于不顾,溺死者甚众。马龙潭先生怒靖居官自私而撤其职,靖兆丰因无颜见人而吞烟自杀。马龙潭又自备巨款救济灾民,在辽源、通辽一带察吏安民、兴修学校、改修文庙,当地人民赠匾“惠及实黎西北文星”以颂其德政。奉天省长赠“教育英才”的匾额,清宣统赐“骏声远绍”的匾额和银瓶,袁世凯特奖日七豸宝刀,黎元洪奖“励学笃行”匾额,冯国璋赐给衣料,以褒其德政。

1922年,马龙潭先生改任四洮铁路督办兼东三省巡阅使署高等顾问、黑龙江省军政两署顾问。在此期间,马先生清正廉洁,在监修四洮铁路郑洮段工程中,地未私占一亩,房未私建一间,被当地传为佳话。颇值得提起的一件事是:当时任四洮铁路局长、副局长的阚铎、郭则秘均为亲日分子,他们一唱一合,扬言中国人自修铁路无能为力,提出要把筑路工程承包给日本大仓株式会社。马龙潭先生拍案而起,责问道:“郑洮段工程与京绥铁路孰难?”并怒斥:“把筑路权拱手让给外国人,实则卖国!”阚、郭被质问得哑口无言。这件事充分表现了马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在马龙潭先生的坚持下,聘请了由美国留学回国的中国工程师自修。此路的建成,一来与被日寇占领的中满铁路相抗衡;二来对保卫边境、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四、挂冠为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攻占我国东北三省,并把末代皇帝溥仪劫持到长春,建立傀儡政权伪满州国。马龙潭先生面对当道的腐败屈辱,眼看大片国土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义愤填膺,曾有诗曰:“因爱翻成恨,消愁却种愁。黄金争命重,不惜为乡谋。烽火惊边寨,仓皇上小舟。波涛情海深,有岸尚回头。”遂辞去一切职务,隐居四平家中以诗书自娱,坚决不为日本人干事。其长孙原在中满铁路局供职,日本占领东北后,也毅然辞去公职,宁可在家赋闲。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整个时期,马龙潭的后代没有一个为日本人干事。日本人没收了他家的财产,全家宁可吃高粮米,也绝不为求得日本人的优待(配给大米)去当汉奸,保持了中国人的骨气。

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他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积极在占领区物色汉奸。马龙潭先生以其社会声望和才能,成为日本人要找的理想人物。日满在事先未征得马先生的同意下,擅自贴出任命马龙潭为中满省长的布告,以造成既成事实,逼其就范。待到第二天有乡亲去马府致贺时,马先生问:“喜从何来?”乡亲以此相告。马先生一听怒发冲冠,拿起拐杖径自往日本特务机关走去,见到日本特务头子林清太郎,正色质问。林清太郎软劝硬压,马先生皆不为之所动,坚决要他们立即撕下所有布告,并用头力撞桌子以求一死。日本人不得不被迫撕去布告。待马龙潭先生走出林清太郎的办公室后,林清太郎也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中国人!”当时的天津《大公报》以《马龙潭触日人之怒》为题报导了此事。

事件发生后,为躲避日本人的迫害,马龙潭先生遂去北京“万字会”避难达二年之久。其家产被日伪全部没收,全家以借贷和变卖浮产维持生活。此后,日伪又以任命马龙潭为中满铁路总局长、四平市维持会长等高官厚禄相利诱,均遭马先生的严词拒绝。“七•七” 事变后,北京伪政权也曾动员马先生去京就职,也遭到拒绝。在伪满时期,伪政权发给日元以充当马龙潭的工资,先生坚决不要,迫使伪政权兑换成中国货币方才接受。马龙潭先生书法造诣颇深,中外求其书法作品者很多,惟日本人求字却坚决不写。实在没办法时,先生即令其秘书李超余代写以应付,既不露自己墨迹,也不署自己的名字。上述诸事,皆可见马龙潭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马龙潭先生一生乐善好施,富于同情心,热心公益事业,这在其晚年表现更为突出。在那种世衰道微的年代,能洁身自好尚属不易,而马先生以廉俸所积,公诸社会,其乐善好施之义,足以与古人媲美,古之范仲庵,立志置义田,以救无田之穷苦百姓,蓄志三十年,到作了宰相才得如愿。

早在马龙潭先生任军政要职时,即多有倾资兴办义学、捐修县志、兴办平粜局、赈济灾民等义举。据有资料可查的有:1924年4月,马先生捐款15050块现大洋,为梨树县十五小学建校舍18间,耳房2间,桌椅200套等;1924年7月,捐资建四平私立女予小学一处;“七•七事变”前在其家乡捐资兴办中马家庄高等、初等两级小学校,该校设施完备,颇具规模,共办了五期,直到本地陷落,才被日本侵略者扒掉。学校一切开销、学生学杂费等均由先生支付,使很多贫苦的农民子弟得以入学。庆云县早期革命者武大风、张笃骞、李子贞、姚思中、武心泉等都毕业于此校。中马庄被称为文化村,也与此有直接关系。中马村立碑以颂此德,可惜该碑被毁,字迹无法辨认。马先生两次捐巨资、延通儒、续修《庆云县志》、整修奎星阁。在辽源、凤城、宽甸等为官过的地方,马龙潭先生都有此义举。对于先生捐资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之举,奉天省长颁给其一等银质奖章,赠“育才兴学”、“教育英才”等匾额,各地纷纷立碑以颂其德。

马龙潭先生辞去公职后,除诗书自娱外,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慈善事业上。民国九年、十年多次自己拿钱从东北买粮运到家乡设平粜局、赈济灾民。同时在家乡设立义仓两个,每个储粮2万余斤,以备救灾所用。他还在家乡养义牛一头,以供无牲畜的贫苦农民使役。夏秋两季备置种子,任无种下田的农民自取。马龙潭先生在东北任职时,凡家乡父老投奔者,或量才录用,或供以衣食、路费,无不尽其所能周济之。中马村乃至全县赖马龙潭先生赈济存活者不计其数,对于先生救命之恩至今有口皆碑。


   日伪成立“四平维持会”后,马龙潭先生发起成立四平市“万字会”,自任名誉会长,并兼任“道德会”、“山东同乡会”会长。这些组织其实质都是慈善组织。马先生在四平设粥锅、办育婴堂、施舍衣裳、棺材等,以救平民于水深火热 之中。至今在四平一带,一提起“马善人”,老幼皆知。

   在这期间,有一件事特别值得一提:每年春节前,马龙潭先生都要派其管家在四平查访,对于过不起年的贫民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的救济,只要求被救济者按个手印,以便管家回来交待,而丝毫不提救济者是谁。有一年春节,马府当差的李廷有查访到四平北沟王财家门口,听到屋里一妇女啼哭,李廷有进屋见一年轻妇女与其幼子抱头痛哭。经询问,方知该妇女姓赵,因为无钱买面过年,只好让丈夫王财包了几件破衣裳去当铺典当。李廷有听后,立即拿出300元递给赵氏。赵氏按了手印,问恩人是谁,李廷有闭口不答,转身而去。王财回来后,赵氏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王财因赵氏讲不出送钱人的姓名,而怀疑其妻不贞,逼问其情人是谁,并一气之下把赵氏赶出家门。蒙受不白之冤的赵氏自缢身死。马龙潭先生听到这一不幸消息后,派人把王财找去,讲明原委,并致歉意。王财后悔莫及。先生又送给王财五百元钱,嘱其厚葬赵氏。春节后又找人为王财寻了一妻室,并出资为王财娶到家。这件事,至今在四平传为佳话。因为马先生多行义举,虽为官多年,死后并没有为后代留下丰厚遗产。

正如《龚威将军古稀荣庆录》序言中所说:“力不求诸外,德有符于己者,此一介之士有迈乎众庶者也。至人恃其力而后足以自活,人沐其德而后足以自济,此非可以泛责之人人。”

正因为马龙潭先生泽逮于人,人之情德也于公。在马龙潭先生逝世后,停灵四十九天,上至军政显要,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悲痛万分。出殡时,几千市民自动站在道路两旁送葬,队伍排五里之遥。慈光小学的学生自编了挽歌,边哭边唱。人们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大善人而惋惜、悲痛。正所谓善有善报,有恩德于人民者,虽死犹生,人民会永远怀念他。

当然,马龙潭先生作为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必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操,其爱民兴义的崇高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假如每一名共产党员和干部,都能以马龙潭先生为楷模,胸怀祖国,心存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勤政,热心公益,关心民瘼,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
 

委员风采>>更多

友情链接

我已经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